在某北方基地高輻照環境下,TOPCon組件的發電量相比BC組件提升 1.71%–2.72%:
1.71%:是平均提升幅度,意味著在常規晴天,TOPCon穩定占優;
2.72%:是測試記錄中的最大差距,體現了TOPCon在理想條件下的潛力釋放。
某西北基地的結果同樣印證了這一點:TOPCon組件的正面單瓦發電量高出 1.76%,如果計算背面增益,整體發電量提升可達 2.76%。這對于雙面組件應用場景來說,是直接增加收益的關鍵因素。
光伏電站并不是每天都能遇到“滿格陽光”。陰雨、霧霾、多云、清晨與傍晚的弱光環境,同樣占據著全年中相當比例的運行時間。這時,組件的弱光響應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實測數據表明,TOPCon在低輻照條件下的表現可以顯著改善系統發電曲線:
200W/㎡以下(陰雨/霧霾天):發電量提升 25%,有效彌補弱光時段的產能損失;
300–400W/㎡(清晨/黃昏):發電量提升 17.8%,確保在日照斜射階段依然有可觀輸出;
500–600W/㎡(多云天氣):發電量提升 12.5%,即便光照波動,系統依舊保持較高效率。
這意味著,TOPCon不僅僅在晴天表現優秀,更能夠在全年多變的光照條件下提供更穩定、更高的累計發電量。
TOPCon技術(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在結構設計上能夠減少載流子復合、提高電池片的開路電壓,并改善弱光響應。這些改進直接體現在實測表現上——不僅峰值發電量更高,低輻照時段也能“多發電”,從而拉高全年總收益。
相比之下,BC(背接觸)雖然在外觀和部分應用場景有一定優勢,但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適應性和整體輸出穩定性,已經落后于TOPCon的最新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