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非美國首次針對中國光伏發起“雙反”調查。早在2014年1月,美國商務部就對自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同時對來自中國臺灣的同類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2015年2月,美國正式對上述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而在2020年1月,美國對同類產品啟動第一次日落復審,并在同年5月作出延續“雙反”措施的肯定性終裁。
如今,第二次日落復審的啟動,意味著2015年確立的高關稅政策可能再次延續,給中國光伏出口增加更多不確定性。
美國“雙反”措施實施以來,中國光伏組件在美市場份額顯著下滑,美國本土安裝商的采購成本顯著提高。若第二次復審仍作出肯定性裁決,高關稅將繼續成為橫亙在中國光伏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最大障礙。
這不僅會影響相關企業在美的訂單,還可能推動更多中國光伏產能加速向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轉移。
美國再度啟動“雙反”日落復審,說明中美光伏貿易摩擦的長期性與復雜性。樂泰科技認為,對于光伏行業而言,國際貿易壁壘的存在不僅是價格競爭,更是供應鏈布局與市場策略的考驗。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企業既要保持技術創新的領先優勢,也要建立多元化的市場布局和風險應對能力,確保在任何市場環境下都能穩健運行。政策與市場風向或許難以左右,但企業的戰略韌性與適應力,才是穿越周期的真正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