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將成為未來兩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的主力軍,預計2026年兩國合計將貢獻60%的全球增量。其中,中國電力需求增速預計將從2025年的5%升至2026年的5.7%,印度更是將由4%升至6.6%。美國則因AI驅動的數據中心擴張,也將帶來年均超過2%的增長,顯著高于過去十年均值。 面對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風電和太陽能正加速替代煤電,成為未來電力系統的核心。IEA預計,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首次超過煤電,2026年全球風光發電量將突破6000 TWh,占比接近20%,較十年前增長近五倍。 與此同時,核電也將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受日本核反應堆重啟、法國和美國核能提效以及亞洲新建核電項目投運的帶動,2026年全球核電發電量有望接近3000 TWh,創歷史新高。 強勁增長的電力需求也對系統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近年來多起大規模停電事故(如智利、西班牙、葡萄牙)暴露出傳統電網在承載高峰負荷和極端天氣時的脆弱性。IEA呼吁,各國需同步加大對電網、儲能以及需求響應機制的投入,以實現電力供需的動態平衡和能源系統的高度韌性。 與此同時,全球多個市場的負電價發生頻率上升,也在倒逼電力市場改革。例如,2025年上半年,德國、西班牙等國負電價時段占比高達8%以上,凸顯儲能、調度靈活性和市場機制調整的緊迫性。 全球電力結構的深度調整,正在推動“新能源+數字化”深度融合。從AI算力帶動用電結構變化,到綠色能源對數據中心的支持,能源系統已從傳統供給邏輯轉向更復雜的動態協同體系。 作為專注于能源數字化與儲能技術的樂泰科技,我們認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關鍵,不僅在于清潔發電占比的提升,更在于能效管理、電力調度與終端應用的智能化升級。唯有以柔性儲能為核心的數字化能源網絡,才能支撐算力時代對安全、綠色、高彈性供電的需求。